二胎前,请做好盆底康复!
故事的结局往往有点悲惨
胖子越来越胖了;
黄脸婆被嫌弃了;
............
很多妈妈都说:
“我才生第一胎,生完不用修复盆底肌,
等我生完二胎,再一起修复呗。”
但是结局呢........
有35岁二胎孕妇,胎儿三个月的时候,子宫掉出阴道口。这位孕妇,生完一胎后时常不舒服,以为月子没坐好,时隔一年多,怀上二胎,没想到孕中就子宫中重度脱垂了。到医院就诊,医生无奈,孕期不能手术,只能暂且给她放置子宫托。
所以你要了解你的盆底肌,不要让这种后悔莫及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盆底肌是盆骨底部的肌肉,它像弹簧床一样,承托和支持着膀胱、子宫、直肠等盆腔脏器,并有多项生理功能。盆底肌能起控便、控尿等括约功能,支持膀胱、子宫、直肠等盆腔脏器,提高性感觉及性生活满意度,维持阴道紧缩度及阴道内环境。
怀孕、生产几乎是每个女性人生必经之路,在关注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同时关爱妈妈的盆底、及时康复、防止后患,是明智的做法。产后检测、评估盆底肌肉损伤程度,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,是预防、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。但很多宝妈却忽视了盆底肌的重要性……
女性发生盆底肌松弛的三个阶段:
1、孕期:腹腔压力、盆腔脏器的重力,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逐渐变得松弛
2、分娩期:分娩前,身体会分泌松弛素迎接分娩;自然分娩时,松弛素加上胎头的挤压扩张,肌肉群完全处于松弛状态甚至损伤。
3、更年期:由于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,盆底问题会愈发严重。
盆底筋膜损伤不可逆
前面我们都对盆底肌有过认识了,但筋膜又是什么东西?
回想一下你在啃鸡腿时,靠近鸡脚的位置有条白色的筋,连着鸡肉,还得花点小力气才能撕下这块鲜美的鸡腿肉。
同样,盆底肌上不仅仅是肌肉,还由很多筋膜和韧带这些结缔组织组成。筋膜和韧带对于盆底肌的支撑作用非常关键。
由于怀孕和分娩,盆底肌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弛,但我们的子宫等脏器不至于一下子脱垂下来,就是由于有筋膜韧带这些结缔组织还在支撑着。但如果我们不及时恢复盆底肌的强健,筋膜迟早也会支撑不住,断裂后,像拉断的橡皮筋,无法再恢复。筋膜损伤后出现的脱垂,通常比较难通过非手术方式去治疗。
目前随着二胎政策开放,高龄产妇也越来越多。但是高龄产妇由于激素水平低、肌肉弹性差、恢复能力差,更容易发生盆底松弛。不少二胎妈妈在孕期就出现了咳嗽喷嚏后漏尿,有些严重的甚至整个孕期都要垫着尿不湿。
30-40% 的女性会在四五十岁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。但她们不知道排尿问题如失禁漏尿,尿频,尿不干净,尿急等这些现象,很可能跟二三十年前分娩怀孕有关。
一胎后不修复,二胎时损伤更大
非常多的二胎妈妈反映她的问题,生第一胎的时候什么症状都没有,结果生完二胎以后,打个喷嚏都会漏尿,甚至有些人还有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现象。首先,孕妈在怀一胎时肯定比怀二胎时年轻,身体也相对好一些,很多孕妈在怀二胎时明显比之前怀孕辛苦。其次,怀孕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,在二胎时可能不仅仅是x2了,而是1+1>2了。
特别是一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,如果不及时康复,在二胎孕中,症状容易加重。
盆底康复的原理
1、唤醒会阴部神经,增加会阴肌肉的弹性和速度,使其重新工作控制膀胱运动,有效控制括约肌的关闭功能。
2、增加会阴肌肉的弹性和强度,促进妊娠和分娩造成的括约肌损伤的愈合。
3、抑制膀胱过度运动,改善膀胱工作机制。
生完做好盆底肌康复,二胎后恢复起来更快
一胎产后我们的盆底肌处于松弛甚至损伤情况,此时我们要抓紧做康复训练,减少永久性的损伤。在一胎产后积极锻炼盆底肌,坚持维持良好盆底状态,第二次产后,也能较快找到对盆底肌的本体感觉,更容易唤醒肌肉神经。盆底肌恢复越好,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。
温馨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诊断、用药和使用的根据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、治疗及建议,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版权声明:图文来自网络,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。